不能小瞧的85后社区代理主任
七家湾社区“85后”主任促进社区民族文化融合有一套
将历史文化故事绘上墙
张思远在民族之家4点钟课堂与孩子们交流。 本报通讯员 陈琦 本报记者 卢伟 韦铭摄 |
南京日报2016-05-06讯(记者 韦铭 卢伟) 从安品街走进大辉复巷,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停下脚步——大辉复巷内的西北三省会馆、清真女学、沈万三老井等历史典故被惟妙惟肖地画在了巷口的白墙上,这是秦淮区朝天宫街道七家湾社区“80后”代理主任张思远设计的。
张思远1986年出生,2009年大学毕业后成为我市招收的首批大学生社工,2015年10月来到七家湾社区担任代理主任,虽然做“当家人”时间不长,但她用年轻人特有的创新思维,推进社区党建等各项工作的开展,短短半年,居民已从心底接受了她。
张思远进社区后,抓的第一件事就是社区文化建设。七家湾原有一张社区报《民族之家》,张思远领着采编人员对报纸进行改版,新辟了深度、文化、聚焦等专业报纸版块,带领采编人员学习软件,提高报纸编辑排版水平。如今的《民族之家》,已是社区向各族居民传达中央、省、市、区最新政策资讯,通报社区工作,挖掘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阵地,来社区取阅《民族之家》的居民越来越多。
“从元朝起,七家湾就是南京回民聚居区,现在,南京唯一的民族小学、唯一的回民医院都在七家湾社区。做好社区少数民族居民教育、文化服务工作,不仅是实际需要,也是维护社区民族团结的有效举措。”张思远说,她来社区没多久,就整合资源,恢复了当时已中断的“民族之家四点钟课堂”,有效解决了朝天宫地区少数民族双职工家庭学生的托管难题。
“社区现有3930户籍人口中,仅回族居民就有432人,要想让居民愿意参与社区活动,不仅要注重活动内容和品质,还要加入不同民族文化元素,增进民族文化融合。”张思远说,她进社区后,不断运用年轻人的创新思维组织开展社区活动,如在社区文明祭祀活动时加入汉服展示;在清真食品展中,加入各族青少年体验清真食品制作的亲子活动等。
在社区里,老年居民与社区的黏合度最高,张思远整编辖区内的“七家湾民族之家艺术团”,不仅腾出一间房作为艺术团固定活动室,还发动周边单位、学校,在节假日提供会议室给艺术团当活动室。活动开展得多,参加艺术团的老年艺术爱好者也越来越多,现已发展到9支专业队,有戏曲、舞蹈、合唱、老年模特等。
七家湾专题